会员登陆:
      看不清?点一下  

赵国杰:电商企业与传统企业管理思路的差异

  (会议文字实录)

   各位领导、企业家、朋友: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激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我是赵国杰。

  跟大家交流道个歉,我欠大家一个ppt。两方面原因,阿里巴巴上市之后,对信息披露非常严谨。对外交流时,我怕碰到高压线,踩到什么雷,闯了什么祸。第二个确实很累,没时间做ppt。为了参加会议,昨天中午饭都没吃上,看在这个份儿上大家原谅我好不好。

  好久没参加这么严肃的会议了,在阿里巴巴都是大家上蹿下跳,整个会场欢声雷动的状态。虽然我在阿里巴巴是很老很老年龄的员工,刚才坐在这里有一种感觉好像我有一点阿里巴巴化了。虽然我在线下工作了20多年,进入阿里巴巴前,大多在中国操盘一些品牌,以服装居多。男装、女装、休闲装、鞋子、包,除了童装、床上用品没做过,一些国际品牌我都做过。

  我在阿里巴巴一直觉得是传统企业的代表。参加这样的会议,觉得好像被电商化了。所以踩在中间时左时右忽上忽下的状态。今天交流没写ppt,因为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实在太大了,跟杨会长交流,有工厂、品牌商、进出口贸易的各种企业形态。刚才坐在这里紧急组织了一些东西,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帮助,希望以后和大家深入交流。不知道说的这些话对大家有什么触动和帮助,希望能留下一点印象就好。

  刚才行业领导都报数字,我简单说两个数字。因为站在这,难免代表阿里巴巴员工。阿里巴巴第三季度财报,整个全网平台,包括B2B、B2C各个平台成交是5500多亿,比去年同比增长48.7%。中国零售平台第三季度总成交15000亿左右,阿里巴巴占到了30%强以上。

  大家知道我们刚刚经历了双十一,各位老大在“双十一”买过货的请举手。没到一半啊?自己亲自下单的多少?感谢啊,真的有一半人自己下单。我想另一半是秘书或太太、儿子、儿媳之类的在买。记得双十一,我前前后后熬了6个通宵,几乎每天凌晨2点后下班,我觉得我老了很多,他们要为我青春付损失费,但是最终结果还是令人欣喜的。做过两次这样的双十一,每次收获都是极度疲劳,加上创造一些商业奇迹的惊喜。对于这些结果,大家是是非非各有看法。但不管怎样,从消费者来说,我们带来了好的商品和价钱。然后整个双十一成交,完成了571亿,去年350多个亿,增长60%以上,其中无线成交243亿元,占比占成交总额42.5%。当时我就激动了一次,就是一开始,完成第一个一百亿的时候,看着钱往上涨,大概用了38分28秒完成了100亿的成交。那个时候有点激动,后面就干活了,数字没有刺激性的意义了。

  说完数字后,我说说双十一感受。我不是行业评论专家,也不是马总那样一个战略家,经常会规划更远。我是一个行业操盘手,我负责大概7个行业整个运营服务,跟中国针织行业比较近的像内衣、袜子。内衣包括保暖啊,文胸啊等等。这些都在我运营服务范围之内,还包括了高大上的珠宝钻石手表之类的。这些年企业家心态更加趋于理性,而不是不知道双十一的顶,大批量备货。第二个很明显的,我们无线的流量,可以理解为进来溜达。天猫、淘宝溜达人的占比,已经占到了双十一整个浏览的60%以上,这个数字非常惊人。去年这个数字根本没办法比。也就是说未来发展趋势,大家随身移动设备,包括手机、IPAD,是电子商务成交的一个媒介。

  另外借这次双十一,阿里巴巴完成全球化布局落地的工作。马总的意愿是这样子,阿里巴巴借助电商平台,为中国一线到区县,区县指到镇,城镇居民的一个销售购买,打通了工厂到流通环节,到支付到金融到消费者端的链条。接下来涨的话,是往农村涨大,因此战略是往农村走。全球化变全球村,就是扩越国境,跨越国家和国家的边际,打通全世界这样一个零售链的互通。

  第二段和大家分享的是传统和电商企业的差异。我是这样很奇怪的一个职业人,我在线下零售做了20多年,我又操盘电商平台,作为行业的运营管理者。我脑子经常对比,阿里巴巴平台型电商企业的企业运作手法和传统企业有哪些不同?其实我遇到的不适应和改变就是这里面的差异。简单讲感受,仅代表个人观点。一个是很多品牌做电商,就像刚才讲双十一这么大一个节日,大多数老大自己都没有去买东西,所以我感觉所有的企业家,把电子商务当做渠道。事实上我不这么想,电子商务是生活形态,是思维意识的改变。从企业管理角度来说,是“一把手”工程。我们很多公司里面,电商部门仅仅是一个部门。横向要协调很多营销、物流、商品,包括公司很多资源要共享,事实上这是最大的差异——就是电商企业有快速决策的流程。我们在双十一当天,如果哪些品牌出现了异常,我们为了推动销量的话,作为行业直接的管理者,直接通过一封邮件,大概3分钟就可以解决一个重大的决策。

  在组织结构保障上我觉得,传统企业想做电商,不管进出口业务或零售,都需老大自己参与,自己下个单做个客户体验。就像当年做批发做工厂都冲在第一线,对自己企业角角落落都很清楚一样,如果企业往电商发展,希望大家自己体验一下,老大没想清楚,扩容或转型不会特别顺利。我自己在公司里面开会,每次行业这种大会,所谓的电商品牌,都是老大坐在下面。等到传统企业,三请五请来一个副总就不得了了。老大觉得,那是我电商部门的事情,实际上和我们当年创业一样。你当年怎么创业,你对企业熟知到什么程度,在电子商务的情况下,你也做到同样的了然。这是我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是组织结构保障这块,电商只是一个部门,没有太多决策权,甚至抢货都抢不过其他零售渠道,或原来在公司强势的部门。更谈不上,所有的资源匹配。因此我觉得,做得好的企业当中,电商发展快的都是以独立事业群的方式来运行。就是给电商部门个类似企业当中的小企业,组织结构的保障能够快速的配合。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箱包,因为也是我负责的行业。大老板引进了5个国际品牌,跟我谈,说:“哎呀,今年很多活动没跟上,因为你们总要我在两个小时内做决定“。其实电商就是这样,做个决定,两个小时算长的。我现在有这样一个资源位,能接不能接,有没有货品可以顶上。两小时算长的,半小时做决策很正常。传统企业想一想,两小时能不能从基层员工到大老板那边,然后你再批复,机会已经过去了。因此组织结构和快速反应是电商和传统企业可能最大的差别,但这样让很多企业家感觉一点都不安全,匆匆忙忙做的决定无预判,能是对的么?

  下一个想讲的是决策思路上面,想做电子商务就不要怕犯错。我们整个阿里巴巴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要容忍。因为到底电子商务道路怎么走,全世界都在尝试,没什么成熟经验,没什么东西是固有的,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第一要放权,基层员工给他一定程度上的决策权。

  第二个,这个是对老大们特别难的事情。传统企业来说,大老板发言低下没人敢插嘴,走路都要老板前面走我退半步,这都规矩;老板站在你那里说话,立刻要起立,传统企业潜移默化的心理定位。但真的做电子商务来说,这些都没那么重要,常常都自下而上。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CEO曾经在淘宝做了一年事业群的老大,做了1年他跟马总说,老板我不干了,马总说为什么不干了。他们都不听我的,我在会上说这件事情很重要,然后他们几个嘀咕了一下,眼神一对,告诉我说:这个观点是没用,这个不用做了,浪费时间。然后我在会上拍了,这个必须得做。传统企业是不是说,要么做要么滚。这几个总监在公司正常的晋升,没有滚蛋。我想讲的是,阿里巴巴这样这样一个电商企业,能容忍下面不同的声音,哪怕底下决策是错的,老大也要做好擦屁股的准备,而不能扼杀他们发表自己专业看法、发挥创造力的思维方式。这是我第二点想讲的。

  另外,人才的自由流动是对我们传统企业非常大的挑战。这也是我在阿里巴巴收获颇丰的地方,也就是说,他的人力资源之强大,员工个人发展受尊重之程度,是中国其他企业相对少而稀缺的状态。阿里巴巴有句话,3年成仁。3年不适合你就走了,超过3年以上很少有人走。因为不爽,可以寻找其他的岗位。而让公司保留优质的人才,和企业价值观相同的人才。另外,阿里巴巴的股权结构,是做得非常的彻底的。大多数管理层和公司命运相关的。所以上市以后才会有人说你们都是富豪。阿里巴巴内部员工回应说,你没看我们这帮孙子在食堂里面啃面条啊,饭都吃不上了。但是确实在利润分享和整个企业未来发展的捆绑上,做得很彻底,供企业家思考。

  我再讲未来发展的趋势,这是很大的话题。我们之前15年中国电商解决了沟通消费、流通和金融等,这样一个基础服务。这次中国互联网大会,所有互联网领袖都在提“链接”两个字。什么是链接?这是建立在工业4.0的基础上,能够形成全球人和物,以及信息之间的无缝连接。最终达到的是什么?是刘强东说过一个句话:未来电子商务平台会死亡。我们也认为是这样,死亡不会很彻底,是说从市场规模来说会缩小。我们现在是说互联网建一个商城,相当于线下建一个百货商场,只是原来是实体的,现在是虚拟的。未来一定是C2B,什么意思呢?商业的根本是挖掘和满足消费者人性的欲望。消费欲望是人性欲望的一环而已。因此通过各种各样人和物和信息的链接,未来的形态应该是每个人都是自媒体的终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网站。我可以有选择性地让信息找我,而不是我到那么大的商城找商品,找我想要的信息。因此这样的链接是全球化无边界的状态。工业4.0跟很多工厂也有关系,主要是以3D打印机为代表的。可能个性化生产不代表全体消费者,但一定代表一个趋势,就是个性化追求。这个时候,生产设备是不是能够智能,是不是使用了复合材料,包括物联网信息的链接,能够满足消费者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未来以我为王,消费者为中心。围绕它来思考,你制造的商品,不是说准备好商品来让我们买,而是消费者想要什么商品我们就生产什么商品,甚至说生产个性化设备是未来的方向。因此有一天做服装品牌卖的是一张设计稿、一个logo。因此,未来的国家化一定是打透全球的,第二个就是在可能一定程度上,在生产不那么大,具有专业门槛的基础上,是不是品牌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的一个去向?另外请大家关注每一个消费者将成为世界个体中心的趋势?

  今天时间有限,希望有机会受到杨会长邀请和大家深度交流,也希望和大家成为朋友,谢谢大家。



 合作伙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3026071号
    Copyright 2010 www.ckia.org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