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陆:
      看不清?点一下  

萧寒:“中国式流行”的加法与减法

  曾几何时,“中国式”成为一个热词,比如中国式管理,中国式饭局,不一而足,大意就是中国特色的,中国独有的,如果用到时尚领域,也可以生成一个新词汇——中国式流行。

  流行本是无国界的,但加了个“中国式”的定语,流行就成了中国人自己的热闹,想想也蛮苦涩的,本人早年做媒体记者,曾采访著名设计师吴海燕,她长叹一口气说:什么时候能让中国的流行趋势真正流行起来,那时她还在中服设计公司,国字头的背景加上重量级人士的加盟,曾经让业界很多人对她的愿望充满乐观,然而时至今日,不得不说,这个梦想还远未照进现实。当然,也不难看到有的企业口气很大,动不动就喜欢玩“代表中国向世界发布某某流行趋势”,概念很好,可是中国的东风却吹不皱国际时尚界的一池春水,到最后只沦为一个笑柄。

  时尚界每个企业都想引导流行,但大都耐不住寂寞,又急于挣钱,所以模仿成为老板们的不二法则,笔者认识一个武汉的女装老板,他不无得意地对我说,什么阿玛尼、迪奥,我可以买几件样衣回来,然后模仿的一模一样。其结果是,市场卖得很好,似乎也的确实现了“流行”的愿望,但说到底还是人家的流行,跟中国又有什么关联呢?

  流行的本质是原创,到了中国却变了样,只要流行,原创与否无所谓,这也将“同行是冤家”这句俗语在时尚界演绎到极致,以致于不少展会的摊位上都写上“同行勿入,面斥不雅”。

  去掉“中国式”,让包括吴海燕在内的中国设计师们的愿望真正实现,其实是一道算术题,加法就是在流行研究、流行调查方面多花点真金白银,抄别人终究只是皮毛,有人会说,zara不照样抄么,可是人家的设计师深入到全球各个潮流发源地一线,把消费者的心理摸得门儿清,是不是比买件样衣如法炮制要高明得多。减法就是每个企业别再平均用力,动不动花重金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或聘请什么大牌的设计师当总监,到头来会发现大家只不过是在为那些所谓的大师抬身价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流行研究的服务变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这种研究要真正跳出一己之私,整合行业资源,拿出既切合企业实际,又能在市场管用的流行方案,其中行业协会的作用尤为关键,只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假以时日,时尚的目光一定会向中国看过来,而不是我们赶趟似的往国外跑。



 最新评论   (0)

更多评论

 合作伙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3026071号
    Copyright 2010 www.ckia.org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