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陆:
      看不清?点一下  

中针协六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暨七届全国针织科技大会召开

  4月12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第六届第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针织科技大会在浙江海宁召开。会议围绕“创新应用 促就产业升级”为主题,就如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进行了探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纪朝,海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俞亚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少将、博导施楣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科技发展部主任彭燕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市场部副主任、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瞿静,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赵洪、林光兴,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秘书长何华勤,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会长、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和博导陈南梁,海宁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周文俊,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魏国锋,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徐迎忠等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针织行业产业集群、企业的优秀代表等近三百人参加了会议。





  俞亚明在致辞中表示,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第六届第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针织科技大会在海宁召开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舞。他指出,海宁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核心位置,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是一座极具文化魅力、经济活力和投资潜力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海宁人大力发扬“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勇力潮头,服务发展,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培育发展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集群经济,其中尤以经编产业最为突出,经编产业已成为推动海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编是针织工业的一个分支,是整个纺织行业的中坚力量,经编产业是海宁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从最初的几台经编设备发展成现在国内同行业中的佼佼者,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历程。海宁市委市政府对新时期经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对代表高科技的经编产业发展尤为重视。今年,海宁吹响了“工业强市再出发”的号角,海宁以经编为主的针织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魏国锋就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发展变迁与展望进行了主题报告,他分别从发展空间的变迁,产品品种变迁,产业层次的变迁,产业业态的变迁,集群模式的变迁五个方向进行了介绍。在发展空间变迁方面,提出了产业园区“南扩西拓”规划,西拓斜桥,南拓丁桥,实现跨行政区域发展,规划面积从8.96平方公里扩大到18.50平方公里。在产品品种变迁上,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平布、网布、绒类产品等KS系列产品,二是以双轴向(多轴向)结构为骨架的柔性材料和复合材料(产业用纺织品)。KS系列产品主要用于服饰用、装饰用领域,近年来一些产品也逐渐进入了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如车顶衬等。在产业层次变迁方面,表现在单打冠军不断涌现,产品档次不断提高,以及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其中海利得的安全带丝和聚酯气囊丝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5%和80%,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港龙的灯箱布、明士达的装饰软膜、锦达的防水布和卡车篷布等产品全国占有率第一。2016年,海宁经编行业入选了浙江省2017年“机器换人”试点。在产业层次变迁方面,表现在经编产业链不断完善(包括服饰用经编方面和产业用经编方面),大纺织格局逐渐呈现,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三园一镇)。在集群模式变迁方面,经编园区的集群效应带动和促进了马桥周边地区经编产业的快速发展,包括马桥南面的丁桥、西边的斜桥,海宁城区北面的经济开发区,以及桐乡屠甸、海盐百步等,在整个嘉兴范围内,逐渐形成了以经编园区为中心的大经编产业集群。

  在此基础上,魏国锋指出了海宁经编产业园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具体来讲,一是做大平台,提升园区能级;二是做强产业,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三是做优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做精新经济,提升产业发展动能;五是用好资源,提高资源产出率;六是做美园区,提升可持续发展。他总结指出,海宁经编园区建园17年,经历了从小到大、产业不断集聚的发展历程,未来将是从大到强、集群模式不断完善的历程,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浙江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打造世界经编之都是我们的梦想,我们期望能为我国针织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杨纪朝做“创新应用 促就产业升级”主题报告,就不确定时代的确定性产业发展路径进行了讲解。他指出,目前规上企业总体运行平稳,缓中趋稳,呈现稳中有进的总体趋势。首先行业体量继续增大,但总体增速较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明显放缓,针织行业2016年主营业务增速4.60%,较2015年提高1.14个百分点;其次,规上企业总体盈利状态良好,利润总额持续增加,近五年增速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2016年针织行业利润同比7.25%,较2015年提高1.98个百分点,针织服装利润同比增速较高,达到10.26%;第三,行业投资增速与整个纺织行业投资变化类似,经过连续多年的两位数投资增长,2016年行业投资增速出现较大下滑,针织行业完成投资同比8.73%,较2015年降低10.92个百分点。市场方面,海外市场出口降幅加深,内销市场增速放缓。

  杨纪朝同时指出,行业发展面临着持续性挑战。比如低价劳动力消失,环境制约因素增多;终端消费显示新特点;国际竞争加剧,全球产能竞争,如何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不确定因素增多等等。但行业发展还是呈现出诸多新亮点。首先是稳态发展,孕育下阶段发展动能;其次是亮点突破,弄潮儿试水高精尖;第三是跨界融合,引流入江,借势打力;最后是大企业优势集聚度凸显,进入良性循环。

  对此,杨纪朝提出了不确定环境下的确定性产业发展路径:要增量改革与存量调整的有机衔接;围绕产业主导权以展开战略设计;着眼全球创新版图加强产业研究;引进培育一批领军创新创业人才;围绕技术生命周期展开政策布局;着眼产业集群构造展开空间布局;从跟随创新向原始创新范式转变;着眼企业竞合加速产业组织创新;大力推进产业融合以及产业整合。

  对于2017年行业主要工作,他表示要继续办好两个展会;继续推进行业技术进步;继续做好行业人才培养;继续协助优化企业供应链,促进品牌发展;同时还将启动团体标准,继续扩大“优品针织”社会影响力,协助企业优化供应链,提高供应链效率,促进品牌企业扩大市场影响力。


  彭燕丽就“十三五”时期纺织行业科技创新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主题报告,她首先对“十二五”时期纺织工业科技进步进行了介绍,并重点介绍了“十三五”纺织工业科技进步的重点任务。十二五”期间,纺织工业在纤维材料、纺织、染整、产业用纺织品、纺织装备、信息化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实现了全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整体提升。“十二五”时期具体成就表现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6项,其中“数字化筒子纱染色成套技术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650项;授权专利14.5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3.48万件,较“十一五”授权发明专利数增加164.86%;新增纺织装备投入约6100亿元;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印染产能117亿米、化纤产能130万吨,通过技术改造,全行业整体技术及装备水平快速提升。

  对于“十三五”期间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彭燕丽指出将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加强高仿真功能性纤维材料开发,化纤差别化率达到65%;突破一批高性能纤维制备和应用技术,实现高性能纤维的低成本和高附加值,成为世界上自主掌握高新技术的主要国家之一;掌握一批重点领域产业用纺织品制造关键技术,产业用纺织品纤维消费量比重达到33%;印染行业万元产值水耗下降20%、能耗下降15%;国产纺织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不低于80%;纺织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立智能化纺纱、长丝、印染、针织、非织造布、服装和家纺示范生产线;主要企业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大中型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0%;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授权发明专利年增15%;完善纺织品安全、基础通用标准,加快制定中纺联团体标准,优化纺织标准体系结构;国际标准化能力增强,主导制定国际标准达到30项。

  彭燕丽特别提出,要以技术创新为基点实现创新发展30+100工程,突破六大类30项共性关键技术,推广100项先进适用技术。六大类30项共性关键技术包括纤维材料高新技术5项\先进纺织、染整及高附加值纺织品加工技术4项、绿色制造技术4项、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技术6项、先进纺织装备7项、纺织信息化技术4项等,100项先进适用技术包括纤维材料加工技术18项、纺纱织造新工艺技术13项、染整新工艺技术19项、产业用纺织品10项、国产化纺织机械28项、纺织信息化技术12项等。





« 前页 第一页 1 2 最末页 后页 »

 最新评论   (0)

更多评论

 合作伙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3026071号
    Copyright 2010 www.ckia.org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