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陆:
杨世滨:深水行大船—新常态下的可持续发展
(会议文字实录)
我们在2012年的时候,讲了“全球视野 全球布局—迎接崭新的10年”,因为当时国家领导人换届,我们讲未来的10年会发生什么?当初我总结了一句话:行业的最大变化会从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我们预计行业当中要有一个全球的布局,希望大家要有全球的视野。到2013年时,宏观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当时我讲了“深刻变化中的针织工业”,包括四个变化:政府之变、市场之变、行业之变、企业之变。那么今年我想说:改革进入深水期,我们行业之中会有一个词叫“深水行大船”。
先来看看我们整个行业的情况。2013年,针织行业出口额1097亿美元,占到全行业出口总额的37.5%,我们被称为纺织服装行业的第一大出口行业。今年1到10月份,针织行业出口额为891亿美金,所以预计今年能够继续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占到全行业三分之一。从海关出口数据来看,针织服装数量、单价有所下跌,但针织面料数量增长15%,其单价有略有下降。从进口数据来看,表现了两个不同的情况。针织面料进出口价格越来越接近了,而且进口数量跌了20%,可以说,这一部分被我国自己的产品替代了,我们针织面料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再来看投资,投资的境况增幅小于全行业增幅。去年高于所有行业,大增了42%,而今年只有6%。再看经济效益情况,从针织面料来说,我们现在的亏损面增加了9%,主营业务增了8%,那么利润总额增了10.9%。针织面料的企业亏损额基本持平,略微下降。但是看针织服装就很不一样,主营业务收入增了8%,但是利润总额接近20%。利润增长我判断可能是一部分库存的销售。从企业亏损面来说,针织服装出现了两极分化。
对针织行业的总体判断:出口情况好于预期,但是投资下滑快于预期。我们去年的行业投资还能有两位数增长,但是现在只有一位数。那么,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再平衡取得初步成果,”产能”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内销的情况,社会商品流通总额增长了11.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增长了10.9%,小于社会商品流通总额。电子商务规模是接近3万亿,服装占四分之一,同比增长17.7%, 而移动互联交易规模达2300亿,同比大增250%,未来很值得关注的。
我们再来看看企业的情况:企业集中度在大幅度提高。目前前20大针织企业的出口额,已经突破了全行业出口的10%。我们目前有四十个产业集群出口交货值,已经占到了行业出口总额的50%。
接下来,看看我们的环境, 2015年可能成为一个标志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首超外国直接投资,印证了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今年3~8月,我们觉得经济情况不是特别理想,但新登记的企业差不多2万个,同比高出了61%,这里边很多是小微企业的。国务院在最近就看到经济形势的下滑以后也果断出手,批复铁路项目的投资超过1万亿。发改委在11月7号这一天连批了22个城市的地铁,一共是8820亿,这两个加在一起2万亿。外界感觉我们增长潜力很大,但是企业感觉手里的资源并不是太多。同时我们在走出去是会发现:外向型经济中出现高度的重合,竞争日趋明显。
我们最新的成果,中国和澳大利亚经过了9年、22轮谈判达成第一个自贸决定。在未来的8年之内,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的所有商品免税。未来8年之内,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95%商品免税,农产品除外。目前我国是澳大利亚的第一大出口国,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第七大出口国。个人自由投资的限额,由2.5亿美金上升到10亿美金,而且投资领域可以为医疗、旅游、养老等。
再看看环境,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各种成本都在快速上涨。但我觉得这个并不是最关键的,因为全世界成本最高的可能就是在美国,但是工业生产最大的体量也在美国。中国做工业成本最高的省份是广东,那么广东也是中国工业产值最高的省。所以成本高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最关键还是说消化成本的效率,一定要与之相匹配。
我们的环境约束在日益加强,环境日益加强以后表现出的特点和以前不一样,以前要求单体排放要达标,现在首先是区域环境容量总量。环境约束的力量会日益加强。那么面临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来调结构。
所谓新常态有这么三个特性,一是从高增长到中高增长,二是经济再平衡与包容性增长,三是从投资驱动变成创新驱动。那么,产业结构调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显现无遗。从未有过如此的复杂和艰巨。就是几乎所有的事情,在落地的时候非常的难,同时发现政府以前采用货币和利率政策对宏观调控的能力,大大减弱,不像以前那么强。那么市场化力量的激发还待时日,就是靠消费、靠市场的内升动力,好像现在也有些问题。那么可以看一下政府在结构调整当中的作用。
假设从政府和市场两个维度看,政府强、市场弱是计划经济;市场强、政府弱是自由的市场经济。我们目前的情况是是政府也很强,市场也很强。企业和政府的关系,政府的意愿强,企业意愿弱,交易成本会是很高的。反过来说,政府并不是意愿太强,但企业意愿很强,这时候企业愿意找政府审批,批完以后呢,收益会很大。但这个时候企业觉得不用创新,因为创新没用。还有一种情况是政府也不愿意做,企业也不愿意做,那就放那,市场自由决定。最后一种,政府意愿也强,企业意愿也强的,就成为共同推进。
现在我们讲调结构调的是什么,增长速度已不是问题,结构是我们非常大的问题。那么新常态下投资的目的不再是就业,而是结构调整,结构调整会涉及有两个问题: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意愿匹配问题,所以在调整当中会有两个难度:一个是调人的结构,二个是调产业的结构。
调人的结构调什么?我们总说中国是未富先老?其实不是,中国是全球用工最奢侈的国家,我们45岁以上的工人基本都不用了,招工都是年轻的。但是去美国、去中亚,我们看到的是各个年龄段工人都有。如果纯粹是年轻的职工结构,那么素质和结构会有一定问题。我们现在常说:“人口红利消失。”我们可以算个数字,现在40到60岁这批人当中的财富积累,相当于过去100年的财富积累。且下一代的积累速度,不会比这代速度快,从积累的角度讲,他们是在消费。因此这一代, 40到60岁这一代,是财富的一代。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方面条件的改善,还会逐渐变成更大的一批消费群体。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研究产品的时候,要先找准人群,企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的时候,得针对的这些消费者。
在结构调整当中我想提两个想法:
第一个是:个体优势向系统优势。
现在领导人出国基本谈两件事情:第一个就是阿里巴巴,因为在纽约的证券市场当中,表现最抢眼,所以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在金融领域当中,也有一个很强势的表现。第二个就是中国的高铁,有100个国家的元首经贸团体,来考察中国的高铁。这个高铁的项目,基本上来说是一个从个体优势向系统集成优势转化的项目,它涵盖了很多东西。
第二个,就是组织群体的创新。
只有有机的个体,才能达到有机的机构。海尔作为全球第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商,有完整的流水生产线,但是现在关注的是个体的创新。
那么最后一点我们看看全球行。IBM最早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就是智慧地球。举个例子来说:互联网叫互联网思维,刚才也讲了互联网思维和我们的差异。互联网改变了企业价值判断的标准,我举个例子来说,赚钱的企业是好企业么?不赚钱的企业是坏企业么?看看这几大上市公司,哪一个不是亏得一塌糊涂。他们讲的是流量思维,你给我带来有效流量,就叫有价值,有价值就可以转化为金钱。如果你知道价值判断的标准在发生很大的改变,才知道怎么样做互联网的东西。没有流量你就没有价值,要更透彻地感知客户,要帮客户找客户,一起前进。
现在是平台的经济和组织创新的时代,要多平台、多组织,然后才会有多边的市场,现在有理论界在算,平台的边数越多,价值越大,商业空间模式越大。组织创新中,举两个例子,自我研发的,英特尔特别厉害,记得在五年以前,大家买电脑当中,都有一句话叫,inter inside。如果你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当时你翻译成中文,十分的强悍。如果没有因特尔,大家都会讲你那个是电脑么,中央处理器是行的么。那么当时他给所有的电脑商说,你只要打了这句话我就给你5个美金。但是现在你再看, ipad出来以后,还会有inter inside?很多人都听不懂,所以单独靠自我研发,一定时间是可以做的,但如果考虑集成的时候,考虑组织创新的时候,会有些问题。
第二个出现组织间整合,这个现象大家都知道,很少有人带相机,一般都拿手机,而且像素也够高。现在就是手机整合了相机。但是我们得反过来讲,原来是相机制造商在全球最多,那么多相机专业公司,为什么没有一个相机的专业公司生产个相机插个耳机就可以打电话。就是相机没有整合手机,但是手机整合了相机。这是组织创新,他跨界了。我们一样是这个问题。如果你不站在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话,你早晚是这个相机。
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商业。城镇化40万人聚集,才能够有第三产业的利润。我们到新疆、到西藏,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很难发展,一平方公里一个人;新疆一平方公里十个人。那么哪儿有人呢,你现在看看:互联网上是有人的。第二个呢,我们开会今天,来四五百人。刚才讲展览会,我们有39万观众。
回过头讲,生产制造是一切商业领域的源头,这是不可替代的。但是不可替代不是你做的不可替代,而是生产制造领域是不可替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4.0时代的全面到来,我想补充讲一句,4.0是德国人说的,他是互联网加物联网。他讲的是物联网的部分,还有互联网的部分。现在4.0在推广当中主要是法律的不完备,就是你怎么道个体的需求。你打印的不是满足个体的需求么?你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制造一个工业化的产品,你是要做个性化的一个消费品。你是怎么知道的?
目前为止还达不到。但是4.0是一个方向,因为它符合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样一个特点,就是以数字化为代表。
最后,我们希望,我们的针织行业,是一个汪洋巨轮,我们在深水中,大船行,大家能够携手共进,谢谢各位!